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是不是為了城市的名聲?是不是為了取得一塊文明城市的牌子?濟南的答案很明確——為人民群眾而創城。
  衡量城市建設的成效,民生是一把最重要的“尺子”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惠及民生的大工程,濟南市以創建為民、創建惠民為宗旨,從群眾利益出發,辦群眾想辦的事,辦群眾身邊的事,辦群眾認可的事,努力為市民創造更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。從暢通無阻的城市道路,到清爽亮麗的公園廣場,再到環境宜人的住宅小區,無不折射出“創城”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深刻變化。
 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。2011年,濟南市本級用於民生和社會領域支出占全部地方財政預算支出的54.8%,2012年為57.6%,2013年達到了58.6%。數據持續攀升的背後,是一件件讓群眾受益的民生實事。
  今年年初,濟南提出了要在年內辦完的15件民生實事。截至11月初,這15件民生實事中,全市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、開建50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(餐廳)等民生實事已辦完,其他民生實事也在加緊推進。
  為解決農村娃就餐問題,2013年濟南市教育局提出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新建配套食堂(餐廳)的“三年計劃”,今年市政府將“開工建設50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(餐廳)”列入為民辦實事之一,預計利用2年時間完成全市140處食堂(餐廳)的新建工作,全部消除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配套食堂(餐廳)的問題。據瞭解,今年實際共有100個農村學校食堂開工建設,總計約有近8萬平方米的農村學校食堂得到改善和提升。
  在農民工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,市和區縣兩級11個人力資源市場全部進行了改造和擴建,建成區內77個街道和建成區外66個鄉鎮都建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,併在4695個行政村全部設立了勞動保障協理員,全面建立了四級社會化就業服務體系,構築了以市人力資源市場為主體,以鄉鎮(街道)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基礎,互相貫通、信息共享的信息網絡平臺。
  …… 從城市到鄉村、從社會保障到環境改善、從衣食住行到城市建設……多年來,濟南為民辦實事的覆蓋面不斷擴大。
  全國文明城市,是國家授予一個城市的最高綜合性榮譽,它不僅集中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、社會文明程度、綜合環境質量和社會保障水平,還是一個城市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最珍貴的城市品牌。因此,“創城”的過程就是整個城市在各個方面不斷前進的過程,而這個整體推進、發展的過程,就是一個民生工程。說到底,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是為了推動城市文明發展的步伐,為了給市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。當漫步在泉城寬敞的馬路上,感受著城市發展帶來的點點滴滴,我們應該能體會到,創建文明城市,不僅是一個城市的“名聲”問題,更是一項為民、靠民、惠民的民生工程。
  態度決定效果。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和服務者,當有一顆真誠為民的心,註重辦實事、求實效,分民憂、解民怨。一方面,要讓廣大群眾感到創建文明城市就在身邊、就在眼前,與自己工作生活息息相關,從而進一步增強市民的主人翁責任感,讓百姓成為“創城”的主體,成為“創城”成果最大的受益者,使群眾對“創城”工作真正理解、真誠擁護、真心支持。另一方面,要努力幫助老百姓提升文明素養,讓老百姓用自己的文明素養,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。(本報記者 王彬)  (原標題:“創城”澤被泉城百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xenvp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